2025/04/24 09:47:04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美國財政部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2日川普政府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以來第一波長天期公債新債標售,外國買氣並未退縮。
美國在月8日至10日標售3年期、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當時殖利率飆升,引發市場憂心川普的貿易政策可能削弱全球對公債在內美國資產的需求。
數據顯示,4月9日和10日標售的10年期公債中,外國和國際機構得標比率為18.4%;30年期公債為10.6%。這兩項數據高於3月水準,但低於2月。2024年以來外資平均在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標售中分別取得13.9%和10.7%的配額。
這結果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14日的說法大約一致。他當時就美債殖利率勁升時表示,外資對10年與30年期公債的需求其實是增加的。他認為,近來債市下跌的主因並非外資賣壓,而是去槓桿所致。
從公債標售初步結果來看,美債無須過度擔憂。從得標分布來看,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的主要交易商(primary dealers)得標比率較3月明顯下降,可見一斑投資人參與意願上升。
不過,4月8日標售3年期公債殖利率遠高於市場預期,反映投資人觀望情緒升溫,這也引發後續一波賣壓,使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價格進一步下探,標售時開出的殖利率也低於預期。
美國財政部周三公布的數據進一步揭露各類買家在標售中分配到的比重。當中,投資基金、主要交易商與經紀商,以及外國和國際機構這三類買家,長期合計占標售總額超過95%,其中投資基金通常穩定吃下超過60%的比率。
美債標售結果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法大約一致,即外國買氣不減反增。歐新社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695325?from=edn_newest_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