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財經:美國通膨與消費者信心、美股調整為日光節約時間
https://www.concordfutures.com.tw/ConcordFutures/
-----------------------
康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
營業員:凌佩君
手機: 0935-884886
LINE ID : pei098
電話:(04)23111001 轉738
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二段910號4樓之1
期貨商許可證照字號:109年金管期分字第003號
本週財經:美國通膨與消費者信心、美股調整為日光節約時間
https://www.concordfutures.com.tw/ConcordFutures/
-----------------------
2025年2月第4週財經數據
https://www.concordfutures.com.tw/ConcordFutures/Bulletin/Content/New/4458
-----------------------
Alphabet營收未達預期,盤後股價重挫(圖:Shutterstock)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周二 (4 日) 盤後公布 2024 財年第四季 (截至 12/31) 財報,雖然每股盈餘 (EPS) 略高於市場預測,但營收未達預期,導致其股價在盤後重挫。截至發稿,跌逾 8%。
公司同時宣布計劃在 2025 年投入 750 億美元資本支出,以持續推動其人工智慧 (AI) 策略。
Q4 財報關鍵數據 v.s. LSEG 預估
營收:96.47 億美元 v.s. 96.56 億美元
調整後 EPS:2.15 美元 v.s. 2.13 美元
YouTube 廣告營收:104.7 億美元 v.s. 102.3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Google Cloud 營收:119.6 億美元 v.s. 121.9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流量獲取成本 (TAC):148.9 億美元 v.s. 150.1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Alphabet 第四季總營收年增近 12%,但低於去年同期的逾 13% 增速。
第四季淨利成長逾 28%,從去年同期的 206.9 億美元升至 265.4 億美元。
不過,Alphabet 的雲端業務表現令人失望,第四季營收 119.6 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儘管該部門營收年增 30%。Alphabet 仍在努力從雲端事業中獲利,以跟上亞馬遜 (AMZN-US)AWS 與微軟 (MSFT-US)Azure 等市場領導者。
廣告與其它業務表現:
搜尋業務營收:540.3 億美元 (去年同期 480.2 億美元)
Google 廣告總營收:724.6 億美元 (去年同期 655.2 億美元)
Other Bets(非核心業務) 營收:4 億美元 (去年同期 6.57 億美元)
Other Bets 業務包括生命科學部門 Verily 及自駕車事業 Waymo。
Alphabet 在第四季對 Waymo 做出一系列重大宣布,展現其更快將其商業化信心。Waymo 的無人計程車 (robotaxi) 業務已擴展至洛杉磯、舊金山和鳳凰城,覆蓋超過 500 平方英里的公共道路。
去年 12 月,Alphabet 宣布計劃於 2025 年在德州奧斯汀推出商業服務,並透過 Uber 在奧斯汀及亞特蘭大營運。此外,Waymo 也將在東京展開測試,這將是其首次進軍國際市場。
AI 資本支出遠超市場預期
Alphabet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表示,公司將加碼投資 AI 創新與核心業務。「我們對未來的機會充滿信心,為加速發展,我們預計在 2025 年投入約 75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根據 Visible Alpha,這項數字遠超過市場普遍預測的 597.3 億美元。
目前,包括 Alphabet 在內的科技巨頭正加速打造 AI 基礎設施,擴大資料中心投資,並大舉採購輝達 (NVDA-US)GPU。Meta(META-US) 於上個月宣布,今年將投入 600 億至 650 億美元發展 AI。微軟 (MSFT-US) 則承諾在本財年投入 800 億美元用於 AI 相關資本支出。
在 AI 競賽持續升溫的背景下,Alphabet 的高額投資計畫,顯示其在 AI 領域的決心與戰略重點。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50954?exp=a
-----------------------
2025/0203-0207 美股財報
https://www.concordfutures.com.tw/ConcordFutures/Bulletin/Content/Consultant/1/4422
-----------------------
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今年迄今新低 (圖:shutterstock)
由於新任美國總統川普未立即推動關稅措施,美債殖利率週二 (21 日) 收盤大多走低。
2 年期美債殖利率上漲不到 1 個基點,收在 4.28%,而上週五收在 4.272%。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 3.7 個基點至 4.573%,創去年 12 月 30 日以來的最低。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 4.3 個基點至 4.802%,創 1 月 2 日以來最低。
由於美國週二 (21 日) 沒有發布經濟數據,且聯準會官員在 1 月 28 日至 29 日會議之前保持靜默,債券投資人聚焦「川普對推動關稅措施展現節制」的消息。
與先前的承諾相反,川普週一甫就職並未立即對進入美國的商品徵收一系列關稅。川普確實暗示最快將於 2 月 1 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的可能性,但交易員目前似乎並未將他的言論視為具體政策。
許多投資人先前認為關稅會引發通膨,而川普上任第一天就可能徵收進口關稅的可能性,引發自 11 月大選勝利以來長天期美債殖利率攀升。
德銀策略師 Jim Reid 表示,沒有立即徵收關稅「引發了人們的希望,即川普會嘗試與美國貿易夥伴達成協議,將關稅作為潛在槓桿,而不是立即使用的策略。」
Pimco 公共政策主管 Libby Cantrill 表示:「關稅週一沒有上調,但我們會敦促人們不要過度解讀更有可能出現的延遲,而不是未來沒有關稅行動。」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43378?exp=a
--------------------------
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DELL-US) 周二 (26 日) 盤後公布 2025 財年第三季 (截至 11/1) 財報,公司每股盈餘雖超出分析師預期,但整體營收未達預估,且第四季財測低於華爾街預期,導致股價在盤後交易重挫。截至發稿,跌逾 10%。
淨利潤增長 12%,達 11.2 億美元,或每股收益 1.58 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約 10 億美元,或每股 1.36 美元。整體營收按年增長約 10%,從去年同期的 222.5 億美元增至 244 億美元。
戴爾預期第四季營收介於 240 億美元至 250 億美元,不及 LSEG 預期的 255.7 億美元。並預估調整後 EPS 為 2.50 美元,分析師則預期為 2.65 美元。
Q3 財報關鍵數據 v.s. LSEG 預估
營收:244 億美元 v.s. 246.7 億美元
調整後 EPS:2.15 美元 v.s. 2.06 美元
戴爾營運長 Jeff Clarke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告訴投資人,AI 帶來的增長將隨每一季變化,「這項業務的發展不會是線性的,特別是當客戶應對不斷變化的晶片技術路線圖時。」
戴爾股票 2024 年迄今已上漲 86%,因投資人逐漸意識到戴爾是開發人工智慧 (AI) 工具與系統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戴爾是開發與部署 AI 所需的電腦叢集的主要廠商之一,尤其是以輝達 (Nvidia)(NVDA-US) 晶片為主的電腦系統。其競爭對手包括美超微 (Supermicro)(SMCI-US)、慧與科技 (HPE-US) 以及亞洲的伺服器製造商。
雲端供應商、企業及政府機構對輝達 AI 加速器的需求依然強勁,這些機構經常購買安裝數萬顆 AI 晶片的系統,而戴爾負責銷售這些完整的系統。今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稱讚戴爾及其創辦人 Michael Dell 是訂購其新款 Blackwell AI 晶片的首選夥伴。
戴爾高層表示,部分客戶的需求正轉移到未來幾季,因為他們在等待輝達新一代 Blackwell 晶片。該晶片目前正在生產階段,但尚未大規模出貨至終端用戶。
Clark 表示,「我們在第三季看到訂單迅速轉向我們的 Blackwell 設計。」
戴爾提到,其 AI 系統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已反映在 45 億美元的未來訂單中。
Clark 補充道,「我們現在才處於企業學習如何部署 AI 的非常早期階段。」
戴爾的 AI 伺服器銷售被歸入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事業群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Group,ISG),包括 AI 伺服器、儲存、網路零件及傳統伺服器。該事業群營收增長 34%,達到 114 億美元,主要由 AI 銷售推動。
ISG 業務中表現最強勁的是包括 AI 系統在內的伺服器與網路部門,營收增長 58%,達到 74 億美元。戴爾在該季出貨 29 億美元的 AI 伺服器,並表示客戶已預訂 36 億美元的未來 AI 伺服器訂單。
戴爾表示,AI 伺服器訂單的增加帶動其傳統伺服器需求以「兩位數」增長。這些伺服器耗能較低,以英特爾 (Intel)(INTC-US) 或 AMD(AMD-US) 的 CPU 晶片為主,能為在 AI 基礎設施上投入大量資金的公司釋放資料中心的空間或電力。
戴爾的電腦儲存系統增幅低於伺服器,增長 4% 至 40 億美元。由於銷售價格較高的 AI 系統,整體 ISG 部門的獲利能力有所提升。
戴爾的客戶解決方案事業群 (Client Solutions Group,CSG),主要向消費者及企業銷售 PC 與筆記型電腦,按年下滑 1% 至 121 億美元。其中,企業客戶為其員工購買 PC 的銷售額按年增長 3% 至 101 億美元,但消費者購買 PC 的銷售額按年下滑 18%,至 20 億美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790881?exp=a
-----------------
德國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 (Infineon) 周二 (12 日) 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四季 (截至 9/30) 財報,由於來自歐洲和美國汽車客戶的需求持續低迷,該季營收、獲利均不及預期。不只如此,英飛凌本季 (2025 會計年度第一季) 財測也遜於預期,同時還下修 2025 會計年度全年財測。
儘管如此,市場分析指出英飛凌給出的 2025 會計年度營收「略有下滑」並不意外,但對汽車半導體營收方面的小幅下滑比預期的高位數降幅還好,似乎暗示明年底銷售有望強勁成長,消息激勵英飛凌在法蘭克福的股價一度大漲逾 5%,截稿前漲幅收窄至 3.88%,每股暫報 30.92 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英飛凌預估本季 (第一季) 營收為 32 億歐元,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38 億歐元,而其關鍵的獲利指標部門利潤率 (segment result margin) 介在 15%-17% 之間。市場分析指出,第一季營收財測比預期低了 15%,顯示出在產業逆風的形勢下,今年剩下時間要強勁復甦恐怕是個挑戰。
展望未來,英飛凌預估 2025 會計年度的營收將比截至今年 9 月 2024 會計年度的營收「略有下降」,後者營收為 149.6 億歐元,不過分析師平均預測 2025 會計年度營收為 157.5 億歐元。至於 2025 會計年度部門利潤率自先前預測的 20.8% 下修至略低 20% 至 15% 區間。
包括花旗 Andrew Gardiner 在內的分析師在周二的報告中寫道:「正如我們在近幾周同行大量公布業績後所預期的那樣,英飛凌展望疲軟。不過財測暗示到第四季將恢復兩位數成長。」
根據財報,英飛凌第一季營收年減 6% 至 39.2 億歐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 39.8 億歐元;該季部門利潤率報 21.2%,低於去年同期的 25.2%。
英飛凌是第一家給出 2025 會計年度財測的歐洲主要晶片製造商,汽車行業的銷售額占這家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雖然對驅動人工智慧 (AI) 的晶片的需求正在蓬勃發展,但半導體行業的其他部門卻步履蹣跚,包括依賴汽車行業的晶片製造商。
對上季黯淡的業績,英飛凌執行長漢尼貝克 (Jochen Hanebeck) 表示:「除了 AI 我們的中短市場目前幾乎沒有任何成長動力,復甦周期延後,因此我們正在準備應對 2025 年疲軟的業務。」
該公司財務長 Sven Schneider 受訪時表示,與去年相比公司投資減少 10%,目前正專注於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例如 Dresden Module 4。
與此同時,中國提高自己的半導體產量,歐盟執委會警告歐洲晶片製造商有可能失去更成熟類型半導體的市占。
漢尼貝克在周二的記者會上表示汽車製造商應該小心,不要太大幅度削減晶片庫存。他說:「庫存會像新冠疫情前那樣減少嗎?然後,我們將再次面臨同樣的風險,即半導體在經濟成長期間變得稀缺。」
上個月,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更高的關稅,加劇了緊張局勢,汽車製造商表示,這可能會損害其在中國的銷售。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777244?exp=a
-----------------
11/6美超微公布財報
MoneyDJ新聞 2024-11-04 08:52:54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宣布修改與Cathay Bank的貸款協議,推遲公布年報的時間點,上週五(11月1日)股價應聲續挫,三個交易日一口氣崩跌超過46%。
Seeking Alpha、GuruFocus、道瓊社等外電報導,美超微修改與Cathay Bank的貸款協議,要求美超微需保留至少1.5億美元用途未受限制的現金(unrestricted cash)。
另外,修改後的協議,也允許美超微將截至2024年6月30日為止財年報表的審計結果公告時間,從原本的2024年10月28日推遲至2024年12月31日,而第一季度(7-9月)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提交時間也從11月29日推遲至12月31日。
美超微1日應聲續挫10.51%、收26.05美元,創2023年12月7日以來收盤新低;過去3個交易日合計暴跌46.97%。年初迄今,美超微已將漲幅全數吐回、如今下挫了8.36%。
美超微甫於10月30日揭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Ernst & Young)不願與該公司「管理層編製的財務報表產生關聯,並在確定無法依照相關法律或專業義務繼續提供審計服務後,決定終止合作。」
美超微今(2024)年3月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但當時正好是股價最高峰。美超微3月8日盤中觸及122.9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較年初暴漲332%。
目前美超微面臨從那斯達克交易所摘牌(delist)的風險,必須在11月16日前重新符合該交易所的規定。
(圖片來源:美超微)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ca88692-8c2c-46cb-8b44-ef05353f9e75
-----------------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周二 (29 日) 盤後公布第三季 (7 月至 9 月) 財報,得益於公司雲端部門的強勁增長,營收與獲利均超出預期,推動股價在盤後交易一度大漲 6%。截至發稿,漲逾 5.5%。
Alphabet 營收年增 15%,增幅高於去年同期。公司報告其雲端收入達到 113.5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84.1 億美元相比,增近 35%。公司將雲端的強勁表現歸功於人工智慧 (AI) 產品,包括為企業客戶提供的訂閱服務。
Q3 財報關鍵數據 v.s. LSEG 預估
營收:882.7 億 v.s. 863 億美元
調整後 EPS:2.12 美元 v.s. 1.85 美元
YouTube 廣告營收:89.2 億 v.s. 88.9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Google 雲端營收:113.5 億 v.s. 108.8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流量獲取成本 (TAC):137.2 億 v.s. 135.3 億美元 (StreetAccount)
Alphabet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與股東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的「全方位」AI 產品現已規模化營運,並且被 Google 數十億的用戶使用,「創造了一個良性循環」。
這間網路搜尋公司強勁的季業績,為本周科技巨頭財報周揭開了序幕。Meta(META-US) 和微軟 (Microsoft)(MSFT-US) 將在周三公布財報,蘋果 (Apple)(AAPL-US) 和亞馬遜 (Amazon)(AMZN-US) 則在周四公佈。
Google 的搜尋業務帶來了 494 億美元的營收,較去年增長 12.3%,依然是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來源。Alphabet 財務長 Anat Ashkenazi 在會議中提到,公司計劃在現有的成本降低措施基礎上,利用 AI 精簡工作流程並管理人員編制和實體設施。
藉 AI 降低更多成本
Ashkenazi 表示,「我計劃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繼續推進這些措施,同時評估在哪方面可以加速,並調整資源以投入更具吸引力的機會。」她於今年 6 月加入 Alphabet 之前在製藥公司禮來 (Eli Lilly) 工作了 23 年。
Alphabet 廣告收入達到 658.5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596.5 億美元,顯示 Google 廣告業務持續增長,儘管增速較第二季放緩。
YouTube 廣告收入略超出分析師預期,增速優於上一季。這間 Google 旗下公司面臨著更多來自 Netflix、TikTok 和亞馬遜等其它廣告平台的競爭壓力。
商務長 Philipp Schindler 在電話會議上表示,AI 正在提升 YouTube 的推薦功能。該公司的 AI 語言模型 Gemini 使 YouTube 能夠向觀眾推薦「更相關、更即時且個人化的內容」。
Ashkenazi 指出,該公司雲端運算和生產力套件 Google Workspace 在第三季表現強勁。資料管理和 AI 套件 Google 雲端平台 (Google Cloud Platform) 的增速超越了整個雲端部門的增長。
Alphabet 淨利增至 263 億美元,或每股 2.12 美元,去年同期為 197 億美元,或每股 1.55 美元。
創新業務增長
包含生命科學部門 Verily 和自駕車公司 Waymo 在內的 Other Bets 業務,第三季營收達到 3.88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2.97 億美元。
Waymo 在上周完成 56 億美元的融資,用於擴展在洛杉磯、舊金山和鳳凰城等的自駕計程車 (robotaxi) 服務,並計劃進一步擴展至更多城市。
執行長 Pichai 表示,公司旗下的影像識別產品 Google Lens 每月進行超過 200 億次的視覺搜尋,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搜尋產品之一,並經常用於購物。
Alphabet 第三季面臨內外部的重大變動,包括最高管理層的變動以及最重要業務的調整。
本月早些時候,公司任命 Google Assistant 部門老將 Nick Fox 接替自 2018 年起擔任搜尋與廣告業務負責人的 Prabhakar Raghavan。此外,負責 Gemini 應用程式的團隊,包括公司直接面向消費者的 AI 產品,將併入由 Demis Hassabis 帶領的 Google DeepMind。
公司周二宣布,正在評估此次重組對各部門營運業績的影響。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756709?exp=a
-----------------
科技股超級財報週登場,市場小心謹慎,美股主指週一 (28 日) 多收紅,但漲幅微弱。華為繞道下單疑雲,加上川普潛在加關稅威脅,台積電 ADR 挫逾 4%,費半收盤近乎持平。福特週一盤後公布財報後股價重摔超 6%。
本週標普成分股中有 169 家企業將發布最新業績,而科技股七巨頭中,蘋果、微軟、亞馬遜、Google 及 Meta 等五家企業將成關注焦點,投資人期待其獲利表現帶動美股續攀新高,但對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 (AI) 方面否能帶來利潤仍抱疑慮。
同時,大量經濟數據即將出爐,這些數據可能會考驗經濟「軟著陸」的預期,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和 10 月非農就業報告皆被視為聯準會下月降息與否的重要數據。
距離美國大選僅剩幾天,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上週紐約曼哈頓麥迪遜花園廣場 (Madison Square Garden) 舉行大型造勢活動後,川普媒體暨科技集團 (DJT-US) 週一延續漲勢,猛升超 20% 。區塊鏈概念股同步飆升,比特幣上漲約 3%。
以色列上週末發動報復性攻擊,但避免打擊伊朗石油基礎設施或核設施,能源股表現疲弱。國際油價暴跌約 6%,創兩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
美股週一 (28 日) 主要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273.17 點,或 0.65%,收 42,387.57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48.58 點,或 0.26%,收 18,567.19 點。
S&P 500 指數上漲 15.4 點,或 0.27%,收 5,823.52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17 點,或 0.022%,收 5,211.67 點。
NYSE FANG + 指數下跌 0.51 點,或 0.0043%,收 11,821.84 點。
焦點個股
NYSE FANG + 指數中的科技五大天王多收高。Meta (META-US) 漲 0.86%;蘋果 (AAPL-US) 漲 0.86%;Alphabet (GOOGL-US) 漲 0.88%;微軟 (MSFT-US) 跌 0.36%;亞馬遜 (AMZN-US) 漲 0.30%。
費半成分股漲跌互見。高通 (QCOM-US) 上漲 1.15%;應用材料 (AMAT-US) 跌 0.63%;德儀 (TXN-US) 跌 0.53%;AMD (AMD-US) 上漲 2.36%;輝達 (NVDA-US) 跌 0.72%;美光 (MU-US) 下跌 1.41%。
台股 ADR 幾乎全黑。台積電 ADR (TSM-US) 大跌 4.31%;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1.65%;聯電 ADR (UMC-US) 大跌 4.26%;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0.29%。
企業新聞
台積電 ADR (TSM-US) 重挫 4.31% 至每股 194.68 美元。花旗分析指出,美國近期政治發展,尤其是川普揚言大幅提高關稅的提案,為台積電股票帶來潛在風險。此外,有消息指出,台積電在發現華為的 AI 處理器使用台積電代工晶片後,已暫停向算能科技 (Sophgo) 供貨。
蘋果 (AAPL-US) 揚升 0.86% 至每股 233.40 美元。蘋果備受矚目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週一正式公開上線,能在支援的 iPhone、iPad 與 Mac 機種,不過首波功能僅限美式英語用戶使用。蘋果還推出推出搭載 M4 晶片、也能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和有各式色彩的 iMac。
蔚來汽車 ADR (NIO-US) 飆升 10.46% 至每股 5.81 美元。蔚來第 2600 座換電站週一於無錫蠡湖大橋公園正式上線,麥格理將蔚來股價評級上調至「跑贏大盤」,帶動反映中概股的金龍指數收漲 4.05%。
Meta (META-US) 收紅 0.86% 至每股 578.16 美元。《The Information》28 日援引消息報導,臉書母公司 Meta Platforms 正在開發一款基於 AI 的搜尋引擎,以減少對 Google Search 和微軟 Bing 的依賴。
華爾街分析
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 市場策略師 Callie Cox 表示:「選舉前的緊張情緒尚未在股市中顯現出來。我們將進入忙碌的兩週,選舉議題將是最明顯的,但大量的財報和經濟數據可能是市場最關心的。」
摩根士丹利 E-Trade 交易與投資主管 Chris Larkin 稱:「本週大型科技公司財報和就業數據將為近期市場走勢提供充足的潛在動力,但投資人是否願意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按兵不動還有待觀察,特別是考慮到過去的波動性。」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755140?ex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