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關注:美國財報季開跑!川普關稅
-----------------------
康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
營業員:凌佩君
手機: 0935-884886
LINE ID : pei098
電話:(04)23111001 轉738
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二段910號4樓之1
期貨商許可證照字號:109年金管期分字第003號
本週關注:美國財報季開跑!川普關稅
-----------------------
本週財經數據:Fed鮑爾及多位官員演說、美光財報、房市和PCE通膨
https://www.concordfutures.com.tw/ConcordFutures/
-----------------------
日本對美汽車出口持續重摔,8月衰減28.3%,但比7月的28.4%跌幅略為收斂。路透
2025/09/17 09:05:30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日本8月出口縮減幅度小於預期,反映對亞洲國家外銷增長,不過整體出口仍連續四個月呈現負成長。
日本財務省周三公布,8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0.1%,以汽車和鋼品降幅最大,但優於彭博調查分析師預測的2%減幅,其中對美出口金額創四年多來最大降幅。
進口衰減5.2%,甚於市場預估的4.1%。整體貿易收支出現赤字,逆差達2,425億日圓(約17億美元)。
正值全球企業持續承受川普貿易政策的衝擊之際,日本出口再度下滑。對依賴外銷的日本而言,恐讓本來就脆弱的經濟成長面臨風險。
對美外銷衰減13.8%,汽車是主要拖累;對中國大陸出口下降0.5%;對歐洲出口則成長5.5%;對亞洲成長1.7%。
日本對美汽車出口持續重摔,8月衰減28.3%,但比7月的28.4%跌幅略為收斂。汽車是日本去年銷美最大宗出口品。
美國7月底已同意將日本進口汽車關稅自27.5%調降至15%,並暫緩在既有關稅上再疊加新的15%普遍性關稅,不過這些變動要等到9月16日才正式生效。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9010006
-----------------------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2025-09-15 08:26
美國總統川普在關鍵的聯準會(Fed)9 月 16 至 17 日決策會議前夕,預測本週可能會迎來一次「大幅降息」,這將是九個月來政策首次寬鬆。
川普:聯準會本週可能會迎來一次「大幅降息」。(圖:Shutterstock)
根據《彭博》報導,川普週日返回華府途中對媒體強調:「我認為會有一次大幅降息,現在正是降息的完美時機。」
外界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於 9 月 17 日宣布降息,以因應勞動市場放緩、持續的通膨壓力,以及川普前所未有的降息施壓。根據《彭博》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位數預估為降息 25 個基點。
近期疲弱的經濟數據引發憂慮,勞動市場可能進一步走弱,進而威脅消費支出與經濟成長。
與此同時,通膨仍高於聯準會設定的 2% 目標,若關稅推升成本,通膨還可能進一步上升,使部分官員對過快降息抱持謹慎態度。
幾個月來,川普不斷向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施壓,要求採取更積極的降息政策,甚至多次公開建議其辭職。
鮑爾的任期將於 2026 年 5 月屆滿,而川普已開始考慮繼任人選,包括白宮經濟顧問哈賽特(Kevin Hassett)、聯準會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以及前聯準會理事沃許(Kevin Warsh)等人。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54189
-----------------------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綜合報導 2025-09-15 07:16
全球金融市場本週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央行超級週」風暴。在短短 36 小時內,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及日本央行在內的多家主要央行,將密集發布最新的利率決策,為全球經濟的第四季度定下基調,並可能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
央行超級週來了!全球利率36小時狂潮 為Q4經濟定調。(圖:shutterstock)
本週最受矚目的焦點無疑是聯準會的 FOMC 會議的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宣布自川普第 2 任以來首次降息,幅度可能為 25 個基點。儘管聯準會主席鮑爾曾對關稅可能引發的通膨壓力保持警惕,但近期美國就業市場的疲軟跡象,為降息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這項決策同時也回應了白宮長期以來降低借貸成本的強烈呼籲。根據彭博經濟研究分析,此次降息不僅是為了應對經濟數據,也反映了聯準會希望藉此抵禦來自白宮對其獨立性的進一步威脅。在聯準會決策前,本週公布的美國零售銷售與失業救濟金申請數據,將成為市場評估經濟狀況的重要參考。
各國央行步調不一 全球經濟走向分歧
儘管聯準會可能轉向寬鬆政策,但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央行步調並不完全一致。
加拿大央行與聯準會同步: 緊跟聯準會之後,加拿大央行也預計將採取降息行動。鑑於近期令人失望的就業數據及第二季的經濟萎縮,市場普遍預期該行將下調基準隔夜利率。
英國央行: 在 8 月出現罕見的意見分歧後,英國央行預計將維持利率不變。本次會議的另一大焦點將是其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量化緊縮」(QT)計劃。由於近期市場動盪,官員們可能會大幅放緩縮減步伐,以穩定市場。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在週五的會議上預計也將維持利率不變。儘管該行有朝向政策正常化的傾向,但短期內並無緊縮行動的明確訊號。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行長植田和男的會後發言,以尋找未來政策走向的任何線索。
新興市場觀望: 在本次「央行超級週」中,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央行預計將保持謹慎的觀望姿態。例如,巴西、印尼和南非的央行都預計將維持現有利率不變,特別是巴西央行,幾乎確定會將其借貸成本維持在 19 年來的最高點。
這些決策將直接影響佔全球經濟總量五分之二的經濟體,涵蓋七國集團(G7)中的四個國家。對於全球投資者和交易員而言,這將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期。各國央行政策的分歧可能導致貨幣市場的波動性顯著加劇,特別是對於全球半數交易最活躍的貨幣,其匯率將受到直接影響。
這次「央行超級週」不僅考驗了各國央行在複雜經濟環境中的決策智慧,也讓市場見證了全球經濟走向的分歧與不確定性。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54151
-----------------------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綜合外電 2025-09-10 20:39
美國 8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4 個月來首度下滑,月減 0.1%,不僅遠低於市場預期的上升 0.3%,也讓年增率降至 2.6%,同樣低於市場預期。數據顯示,儘管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推升企業進口成本,但廠商在定價上趨於謹慎,整體批發通膨壓力降溫。這份報告進一步加深市場對需求疲弱的擔憂,並強化投資人對聯準會(Fed) 下周貨幣政策會議降息預期。
8 月 PPI 月減 0.1%,4 個月來首見。(圖:ZeroHedge)
服務價格下滑拖累整體數據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 (BLS) 周三 (10 日) 報告指出,8 月服務價格下降 0.2%,是 4 月以來最大降幅,抵銷了商品價格的部分上漲。批發與零售貿易服務利潤率下滑 1.7%,創下 2009 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之一,主要受機械與汽車批發利潤減少 3.9% 拖累。專業與商用設備批發、化學品批發、家具零售、食品與酒類零售,以及數據處理服務價格也同步走低。
8 月服務價格下降 0.2%,是 4 月以來最大降幅,抵銷了商品價格的部分上漲。(圖:ZeroHedge)
相對之下,部分服務仍呈現漲勢,包括投資組合管理價格上升 2.0%、航空票價與貨運成本也維持成長,凸顯不同產業間的價格走勢分歧。這種高度波動也使得今年服務利潤率在月度間起伏不定,顯示需求的不確定性與貿易政策效應交織影響。
商品方面,最終需求商品價格 8 月小升 0.1%,連續第四個月上漲。食品價格增加 0.1%,能源價格則下降 0.4%,反映天然氣價格下滑 1.8% 以及部分蔬菜與雞蛋價格走弱。核心商品 (扣除食品與能源) 則上漲 0.3%,其中菸草產品價格飆升 2.3% 為主要推手;牛肉、家禽加工品、印刷電路模組與電力價格也上揚。
關稅傳導效應仍待觀察
雖然 8 月 PPI 整體走低,但不同核心指標顯示物價壓力並不一致。核心 PPI(扣除食品與能源)月減 0.1%,年增 2.8%,顯示批發通膨壓力低於預期;另一項更不易波動的指標(扣除食品、能源與貿易服務,俗稱 super-core PPI)則上升 0.3%,暗示部分價格仍受壓力推升。生產流程早期的「中間需求」價格亦增加 0.4%,反映上游成本正在累積,未來可能傳導至下游。
8 月核心 PPI(扣除食品與能源)月減 0.1%,年增 2.8%,顯示批發通膨壓力低於預期 (圖:ZeroHedge)
經濟學家指出,關稅對物價的影響尚不明朗:可能僅是一次性調整,也可能成為更長期的通膨壓力。市場普遍預期周四 (11 日) 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將顯示核心通膨依然居高不下,投資人將藉此判斷關稅成本是否已進一步轉嫁至家庭支出。
另一項更不易波動的指標(扣除食品、能源與貿易服務,俗稱 super-core PPI)則上升 0.3%,暗示部分價格仍受壓力推升。(圖:ZeroHedge)
降息預期高漲
這份批發通膨數據,加上就業市場持續降溫,使市場幾乎完全押注聯準會將在下周會議上降息 1 碼 (25 個基點)。Fed 主席鮑爾上月在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 央行年會中已謹慎打開降息大門,而近期經濟數據更加強化了降息必要性。
官方最新估計顯示,截至今年 3 月的非農就業人數被下修 91.1 萬人,為 20 多年來最大修正。上周公布的就業報告則顯示,8 月新增就業幾近停滯,6 月更出現 4 年半以來首次淨減少。這些跡象突顯經濟失去動能,也迫使 Fed 在關稅衝擊與需求疲弱之間尋求平衡。
市場反應迅速。美股期貨與美國公債在 PPI 公布後齊漲,投資人押注降息將成為 Fed 因應經濟壓力的主要工具。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關稅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推升部分價格,但服務價格疲軟與需求走弱,讓 Fed 更有理由啟動寬鬆政策。
截稿前,根據芝商所 FedWatch 工具,市場已經完全定價 Fed 下周將降息,降息 1 碼 (25 個基點) 的機率為 89.8%、降息 2 碼 (50 個基點) 的機率為 10.2%。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50217?exp=a
-----------------------
美債殖利率上漲導致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下跌。路透
2025/09/03 06:59:43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美國股市9月開張不利,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美國上訴法院裁定美國總統川普大部分加徵關稅違法,投資人評估接下來關稅政策前景。大型科技股回落,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49.07點,跌幅0.6%,報45,295.81點;標普500指數跌44.72點,跌幅0.7%,報6,415.54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175.92點,跌幅0.8%,報21,279.63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跌1.1%,台積電ADR也跌1.1%,輝達(NVIDIA)跌2%。
上訴法院駁回了對等關稅,接下來將提交至最高法院。分析師說,此裁決加劇了美國債券市場的疑慮,因為關稅收入可能因此下降並讓美國財政赤字擴大。
投資人正注意另一項法院裁決,決定川普開除聯準會理事庫克是否合法。川普敦促Fed降息,加劇了外界對通膨和Fed獨立性面臨的長期風險的疑慮。
投資人推高長期政府債券殖利率,並將金價推至歷史新高。銀行業、科技股和其他風險較高的資產下跌,這通常是債券殖利率上升時的常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收在4.276%。
11大類股中有8個下跌,其中對利率敏感的房地產股跌幅最大。科技七雄股跌1.1%。
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表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於過去18年中97%的時段,因此全球都對這些長期利率感到憂心。「那些一直擔心股市即將迎來季節性低迷的人看來有先見之明」。
股市下跌可能是因為夏天「走得太順」,Purpose Investments Inc.首席策略師Craig Basinger表示。他認為,周二的市場走勢看起來更像是投資人獲利了結,而非殖利率導致的拋售。
進入9月,投資人關注美股這一歷來表現最弱的月份,機構投資者重新調整部位,散戶買入放慢,波動性加劇,企業買盤減少。
投資人接下來將關注就業數據。周五的非農就業數據最為引人注目,但交易員也將關注周三的JOLTS職缺數據和周四的ADP就業報告。
美國利率期貨市場普遍預期Fed將在本月降息,根據芝商所的FedWatch數據,Fed在 9 月 17 日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結束時降息 25 個基點的可能性為 92%。
卡夫亨氏大跌 7%,該公司表示將分拆為兩家公司,一家專注於食品雜貨,另一家專注于醬料和抹醬。
另一方面,百事可樂大漲了 1.1%,Elliott Management披露對百事公司持有價值40億美元的股份並發起維權投資行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3398/8980100?from=edn_maintab_index
-----------------------
2025/09/03 06:15
MoneyDJ新聞 2025-09-03 06:15:44 黃文章 發佈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月原油期貨9月2日收盤上漲1.58美元或2.5%至每桶65.59美元,因美國對伊朗石油收入來源實施制裁,歐洲ICE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上漲0.99美元或1.5%至每桶69.14美元。
美國財政部週二制裁了一個由一名伊拉克—聖基茨商人主導的航運公司與船舶網絡,該網絡涉嫌將伊朗石油偽裝成伊拉克石油進行走私。普萊斯期貨集團(Price Futures Group)資深分析師菲爾·弗林(Phil Flynn)表示:「美國打擊伊朗出口的行動今天確實對油價形成了支撐。」
獨立分析師高拉夫·夏爾馬(Gaurav Sharma)預估OPEC+不會解除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內的八個成員國目前實施的剩餘自願減產措施,稱考慮到今年最後一季預期會出現供應過剩,OPEC+可能會在美國夏季駕車旺季結束後,再等待更多數據才做出下一步決定。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執行長伊戈爾·謝欽(Igor Sechin)表示,上半年淨利潤較去年同期暴跌68%,降至2,450億盧布(30億美元),原因是油價疲弱,而油價下跌則主要受到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OPEC國家增產拖累。
謝欽表示:「今年上半年油價下跌,主要原因是石油產量過剩。主要由OPEC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科威特)的積極增產所導致。」謝欽表示,根據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主要能源機構的預測,全球石油市場的供應過剩在第四季度將達到每日260萬桶,並在2026年放緩至每日220萬桶。
謝欽在聲明中指出:「由於歐盟和美國制裁限制的收緊,俄羅斯石油的折扣幅度有所擴大,再加上盧布匯率的大幅走強,這對所有出口商的財務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上週,俄羅斯第二大石油生產商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和俄氣旗下石油部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GazpromNeft)也都報告上半年利潤年減超過50%。
根據阿格斯媒體(Argus Media)的數據計算,今年上半年俄羅斯主要出口混合油烏拉爾原油(Urals)的平均價格為每桶58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13%。同期,盧布匯率從去年底到6月30日對美元升值近23%,達到1美元兌78.4685盧布,原因是俄羅斯的關鍵利率保持在接近歷史高位。匯率升值意味著俄羅斯生產商每出售一桶石油所獲得的盧布更少。
雖然俄羅斯央行在6月和7月的會議上共計下調了300個基點的借貸成本,但謝欽表示降息的速度「顯然不夠」。他說:「長期維持關鍵利率在高水平的後果之一,就是盧布的過度升值,這給俄羅斯預算和出口公司都帶來了損失。」他稱這也導致債務融資成本上升,惡化企業借款人的財務穩定性,並削弱投資潛力。
上月,OPEC+八個參與自願減產的產油國(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哈薩克、科威特、阿曼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同意自九月起每日增加原油產量54.7萬桶(8月份增產54.8萬桶),這項宣布意味著該組織已完全逆轉先前的減產措施(5月、6月與7月分別每月增產41.1萬桶/日,4月增產13.8萬桶/日)。
市場關注9月7日的OPEC+會議。分析師Tim Evans在其《Evans on Energy》通訊中表示:「下一個關鍵的基本問題是,OPEC+產油國是否會在9月之後繼續提高該集團的產量目標,相關決定將在數日內出爐。」
高盛報告表示:「雖然OPEC+的政策仍具有彈性,但預計在9月之後其產量配額將維持不變,因為我們預期經合組織(OECD)商業庫存的累積速度將加快,且季節性需求的推動因素將逐漸消退。」
高盛分析師表示:「考慮到俄羅斯原油進口量龐大、為維持需求可能進一步擴大價格折扣,以及主要買家中國與印度持續表現出的購買意願,我們仍認為俄羅斯供應出現大規模中斷的風險有限。」
高盛的分析強調,地緣政治風險正重新塑造石油動態。一方面,OPEC+的閒置產能——估計每日約有500萬桶——為供應衝擊提供了一定的緩衝。然而,正是這樣的產能,在地緣政治緊張升級時,反而可能加劇價格波動。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b1883a8-7f6c-44a6-b1bf-aeb00ea18e48
-----------------------
2025/09/03 06:16
MoneyDJ新聞 2025-09-03 06:16:18 黃文章 發佈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與黃豆期貨9月2日下跌,因預期作物豐收將令市場供應充裕的影響,玉米則是上漲。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0.7%至每英斗4.23美元,12月小麥下跌1.1%至每英斗5.2825美元,11月黃豆下跌1.3%至每英斗10.41美元。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12月棉花期貨9月2日下跌0.7%至每磅66.05美分,10月粗糖期貨下跌1.3%至每磅16.15美分。
《The Western Producer》報導,中國的穀物採購大幅下降,長期前景不容樂觀。去年,中國僅購買超過2,000萬噸小麥、玉米、大麥和高粱,2025/26年度預計購買量也大致相同。這遠低於2021/22年度的6,000萬噸,並與2023/24年度採購量接近。
阿格斯媒體(Argus Media)駐中國市場分析師張璐表示,中國穀物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國內產量創新高。2023/24年度,中國小麥和玉米產量達到歷史新高,2025/26年度玉米產量預計將達2.95至2.98億噸。
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局(ABARES)9月2日發布農產品季報表示,在2025/26年度,小麥產量預測將下降1%,至略低於3,400萬噸,較2024/25年度的10年平均值高出22%。2025/26年度的小麥播種面積估計下降3%,為1,270萬公頃,反映出在一些主要種植地區,季初出現乾燥且不均勻的開局。預計2025/26年度澳大利亞小麥出口量將增加10%,達到2,450萬噸,反映了高庫存結轉量以及遠高於平均水準的預期產量。
報告表示,西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預計較上年度略有上升,如果實現,將成為有紀錄以來的第三大小麥收成,這反映了極佳的冬末降雨以及大致中性的春季降雨展望。新南威爾士州北部和昆士蘭的冬季作物季節狀況良好,產量預測高於平均。然而,在新南威爾士州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區,持續的乾旱條件意味著及時的春季降雨將對實現當前的產量預測至關重要。
報告預估,在2025/26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測將增加至創紀錄的8.07億噸,這是由阿根廷、歐盟和俄羅斯聯邦等主要出口國的增產所推動,超過了澳大利亞、烏克蘭和美國的預期減產。阿根廷的小麥產量和出口預計在2025/26年度將進一步恢復,產量預測將增加6%,至1,970萬噸,反映了播種面積增加以及更高的單位產量。
歐盟的產量預計將反彈13%,至1.38億噸,受益於有利的生長季,單位產量估計遠高於平均水準。俄羅斯的小麥收割在緩慢開局後正穩步推進,產量預測將增加2%,至8,350萬噸。美國的產量預測將下降2%,至5,200萬噸,反映出播種面積的減少。烏克蘭的小麥產量預計將下降6%,至2,200萬噸,儘管播種面積有所增加,但乾燥的季節條件對單位產量造成了不利影響。
報告表示,2025/26年度,全球小麥消費預測將增長1%,達到創紀錄的8.10億噸。這反映了食品消費的增加以及飼料使用的略微增長。由於世界供應充足,使玉米更具競爭力,飼料使用的增長預計將相對平緩。
2025/26年度,全球進口需求預計將恢復。全球小麥貿易預測將增長3%,達到2.08億噸,主要受到中國、北非、印尼和土耳其預期購買量增加的推動,此前在2024/25年度進口量較低。這一增長預計將被歐盟小麥進口量下降39%至650萬噸部分抵消,主要反映了國內產量的恢復以及對烏克蘭小麥進口配額的恢復。
報告表示,2025年7月,印尼與越南分別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根據這些協議,美國出口幾乎所有農產品將免關稅,而印尼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面臨19%的關稅,越南出口則為20%。印尼與越南是澳大利亞小麥的重要出口市場,對價格十分敏感。
澳大利亞是印尼最大的幾個小麥供應國之一,從2013/14年至2024/25年度,平均佔印尼年度小麥進口量的35%。同期,美國佔印尼小麥進口的平均份額為8%,2024/25年度(美國行銷年度),美國對印尼的小麥出口總量為78.1萬噸。根據貿易協議,印尼預計承諾從2026年至2030年,每年購買至少100萬噸美國小麥。
越南是澳大利亞小麥的第五大市場,平均佔澳大利亞小麥出口的9%。澳大利亞是越南最大的小麥供應國。過去10年,澳大利亞平均供應越南總進口小麥的40%,2022/23年度達到75%的份額。澳大利亞每年平均向越南出口170萬噸小麥。相比之下,美國在越南小麥進口中的平均份額為8%(34.1萬噸)。2024/25年度(美國行銷年度),美國對越南的小麥出口增加至62.2萬噸,約佔越南估計年度進口量530萬噸的12%。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c6a1ba85-4021-4834-a71d-1daafe75498f
-----------------------
輝達。路透
2025/09/02 02:25:45
經濟日報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
輝達(NVIDIA)於官網預告,將於2026年3月16日至19日在美國聖荷西舉行2026年GTC大會。
業界預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屆時將宣布最新Rubin GPU與Vera CPU等兩大AI利器,發表機器人、自駕車等技術最新趨勢,帶旺台積電(2330)、鴻海、廣達、所羅門等夥伴。
GTC大會是全球AI界年度盛會,是產業動態重要風向球,輝達並未透露明年會議細節,強調將持續宣揚AI相關未來產業展望,和與會者一起探索AI的未來。
黃仁勳在今年GTC大會上,提到客戶端對於輝達Blackwell晶片需求令人難以置信,並宣布未來四年晶片開發計畫,包括今年的Blackwell Ultra晶片,2026年推出Vera Rubin平台,2027年繼續推出Rubin Ultra平台,以及2028年將登場的Feynman平台。
業界預期2026年GTC大會將揭露下世代Rubin GPU、Vera CPU等兩大AI利器,包括其部署時間表、效能和超越Blackwell的擴展能力;也預期輝達可能更新對於接下來代理式AI、包含機器人與自駕車等實體AI,以及AI工廠等趨勢看法。
黃仁勳上月閃電來台時預告,Rubin平台是輝達和台積電攜手打造,有六款全新晶片與台積電合作並生產,包括新款CPU、GPU、NVLink交換器晶片、網通晶片、矽光子晶片等。
法人指出,除了輝達本身布局受關注,GTC大會在產業更有「點石成金」的效果,只要在會中被點名或曝光的合作廠商,都爆紅或一飛沖天,例如2024年的GTC大會讓先前默默耕耘的所羅門,一舉躋身熱門的輝達機器人概念股,台積電、鴻海、廣達等知名輝達協力廠也會再次成為人氣焦點。
輝達今年首度於GTC大會舉辦「量子日」,並宣布將於波士頓建立一處提供尖端科技推動量子運算發展的輝達加速量子研究中心,有可能明年GTC大會也將延續相關活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977436?from=edn_maintab_index
-----------------------
美國關稅衝擊亞洲多國,日本、南韓和台灣8月製造業景氣都處於萎縮。(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5/09/02 02:49:25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陳苓、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
美國關稅衝擊亞洲多國,日本、南韓和台灣8月製造業景氣都處於萎縮。分析人士說,這進一步加深市場擔憂,亞洲製造商為了因應美國加徵關稅已提前出貨,接下來出口可能走弱,企業面臨獲利壓力。
標普全球1日公布,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8月升至47.4,高於7月的46.2,但仍連續六個月低於景氣榮枯分界50,主因全球經濟疲弱、美國貿易政策不明,製造業接單與生產相對保守,且企業看淡未來一年營運。
日本製造業PMI在8月小幅回升至49.7,連續兩個月低於50;南韓製造業持續萎縮,8月PMI為48.3,連七月低於榮枯線。日、韓雖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多數關稅稅率降至15%,但出口導向型經濟仍承受壓力。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表示:「這是亞洲經濟體的雙重打擊,要面對更高的美國關稅,又要與廉價的中國出口競爭」,「未來美國關稅的衝擊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泰國和南韓這些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國家,尤其脆弱」。
中國大陸經濟則出現矛盾訊號。標普全球彙編的中國8月製造業PMI,意外升至50.5,突破50的榮枯分水嶺。但中國官方數據顯示,製造業連五個月萎縮。
針對中國大陸的數據,RatingDog創辦人姚煜稱,「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正在推動經濟復甦,但這種反彈並不均衡。」他指,大陸內需疲弱、外部訂單或已透支,加上利潤復甦緩慢,改善能否持續,取決出口是否企穩及內需回升。
亞洲表現普遍疲弱之際,印度成績格外亮眼,8月製造業PMI上升至59.3,寫逾17年來最高。但美國川普政府對印度進口品加徵50%高額關稅,恐怕會損及未來幾季的成長。
另一方面,歐元區內需抵銷美國關稅影響,帶動當地工廠活動重回擴張,為2022年中以來首見。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升至50.7,優於7月的49.8。
ney/story/5607/8977774?from=edn_maintab_index
-----------------------